以司法公信推动社会诚信
2013-11-22 15:29
相关链接:
当前,诚信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反映在司法领域,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初步建成,立法相对滞后,一些法官能动司法意识薄弱,司法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要求,影响司法公信力;一些当事人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甚至提起虚假诉讼、伪公益诉讼。这些不诚信诉讼行为不仅严重浪费司法成本,更动摇了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为此,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今年全面开展“诚信工程”建设,旨在以司法诚信推动社会诚信,树立司法的公信形象。
“以诚正身,以诚立信”是东城法院“诚信工程”的要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院对内以法官规范为根本,通过审判、执行各个环节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法官的言行;对外通过预防、警示、惩戒措施,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净化司法环境。并充分发挥辐射效应,切实增强司法公信。
——法官规范为根本,提升司法公信
“打铁需要自身硬,诚信工程基础是审判,主体是法官,重点是规范,目标是公信,开展诚信工程首先要从规范法官自身入手。”东城法院院长孟祥告诉记者,要“让法官成为社会诚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把法院建设成最讲诚信的地方。”
为做到以诚正身,东城法院对内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全面完善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效规范法官言行。在立案环节,该院着力提升立案窗口接待规范化水平,严格接待流程和接待纪律。通过实施一次性告知应补充材料、严格依法依程序立案、公开诉讼流程、提示诉讼风险等诚信立案举措,规范法官立案行为;在审判环节,加强审判质效管理,出台《关于加强审限管理的规定》、《均衡结案管理办法》、《关于落实重要程序事项告知制度的规定》等九项规章制度。开展“诚信调解”,规范调解工作机制和法官言行,做到“不压、不诱、不拖”、弱化对立冲突;在执行环节,加大执行告知力度和执行透明度,多角度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和知情权,树立诚信执行良好形象;在监督评查环节,以保证案件质量为立足点,建立“审判管理、纪检监察、涉诉信访”三位一体案件评查机制,科学整合审判管理、纪检监察、涉诉信访等各种资源和手段,加强对法官日常工作的事中评查和责任倒查,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并据此建立法官诚信资料库,将诚信标杆和不诚信典型纳入奖惩机制。
在“诚信工程”相关机制的保障和助推下,东城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有了明显提升,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80.4%,同比上升8.4%;涉诉信访初访量明显下降,降幅达73.5%。很多当事人在感谢信中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法院司法作风令人欣喜的转变。法官既诚信又亲和,执法办案不但规范严谨,而且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就案办案。
——诚信诉讼为核心,严惩失信行为
“没想到法院动真格的了,早知道我就不伪造签字了!”北京某房地产经纪公司负责人主动来到东城法院,交纳了2万元的罚款,并对法官说。作为一起居间合同纠纷的原告,该公司将客户王某诉至法院,依据《房屋买卖居间服务合同》要求王某支付居间服务费和违约金。然而经鉴定,合同上出卖人的签字系该公司伪造。案件宣判后,合议庭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进行了诚信述评,并对该公司伪造证据的不诚信诉讼行为处以2万元罚款。可喜的是,被罚的当事人不仅按时交来罚金,还主动撤回在东城法院的其他几起诉讼。
对不诚信诉讼行为进行警示和惩戒,是东城法院的一贯态度和做法。警示,就是通过法官的警示提示,告知失信后果,并通过严谨规范的司法行为,震慑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惩戒,就是通过当庭训诫、罚款等,以民事制裁手段对蓄意通过诉讼博弈获取利益的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当事人深刻体会到“失信有成本、不法有代价”。
为有效警示当事人诚信诉讼,该院启动诚信预警和承诺机制,将诚信风险提示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以《诚信诉讼提示书》列明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不诚信诉讼行为会造成的法律后果,同时要求当事人签署《诚信诉讼承诺书》;为准确甄别虚假诉讼及其他不诚信诉讼行为,建立虚假诉讼防范机制,针对立案审查中虚假诉讼高发区、当事人不诚信诉讼行为类型、审判环节中的虚假诉讼要点等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对策;为依法惩处和震慑不诚信诉讼行为,建立不诚信诉讼行为惩处机制,制定《诚信诉讼制度规范实施细则》等制度,提高辨别能力,对发现的不诚信诉讼行为依法训诫或处以罚款;为在执行工作严格落实反规避执行措施,该院积极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将建立诚信档案与进行失信惩戒纳入执行工作中,建立有效的执行威慑机制。
——辐射效应为延伸,倡导社会诚信
在摄像机包围中,孔某等五名被告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带上法庭受审。这起备受社会关注的制售“黑心烤鸭”案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经审理查明,五名被告人经合谋,将生产的无标签真空包装劣质鸭架产品进行包装后,冒充“全居德”、“福聚斋”等品牌的“北京烤鸭”销售至南河沿、北京西站等地的超市和小食品店。至案发已有约4万只“黑心烤鸭”流入市场。经送检,这些“黑心烤鸭”菌落总数达到检测极限,根本无法食用。为彰显法院依法严惩不诚信经营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决心,通过个案审判发挥震慑同类犯罪、倡导社会诚信的作用,东城法院邀请市人大代表、百余名社区群众及二十余家媒体的记者参与监督、旁听案件审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迎进来”是东城法院推进“诚信工程”的重要方法。一方面,该院探索以鲜活案例作为倡导社会诚信的载体,邀请代表委员及各界群众旁听案件审理,感受诚信司法;另一方面,该院积极组织与律师、金融、保险等行业协会开展诚信座谈,建立诚信档案共享和互助协作机制,落实失信惩戒。通过频繁的法制课堂、专家座谈和媒体宣传,使诚信理念在思想交流中巩固、重塑,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中加强、深化。
同时,该院将 “走出去”作为倡导社会诚信的必要途径。除了通过制作宣传册、宣传片和开展普法教育来宣扬诚信理念,还探索建立更有力度、更加亲民、更加常态化的工作机制。3月16日,该院正式启动了“一驻两进”工作,即结合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选派17名优秀法官入驻全区17个街道,在社区和网格中开展为期一年的司法服务工作,将能动司法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同时将诚信教育融入综合治理、法制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在基层大力弘扬诚信、维护诚信,放大“诚信工程”的社会影响和辐射效应。